搜索
首页
组织机构
本会动态
会员之家
文艺资讯
活动公告
文艺评论
文艺名家
文学园地
艺术空间
中国新归来诗人
联系我们
《松声绿:乌尤庵说诗》:乌尤山下松声绿
2025.11.17
乌尤庵先生治古典诗学,于陶诗、清诗用功尤深。学术之余,以性灵之笔作诗歌评论,从《诗经》里的东山说到马一浮笔下的乌尤山,讲汉乐府时引出聂鲁达,讲陶渊明时想到歌德与罗素,古今中西,奔来笔底,洋洋洒洒,尤见性情。这些文章散见于诸多报刊,不少还被收...
了解更多
《山水一痕》:诗心映山水
2025.11.17
在游记创作领域,高昌的《山水一痕》以“诗性为魂、文化为骨、心性为脉”的独特气质,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山水一痕》最鲜明的艺术标识,在于对“诗性”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高昌并非将诗词作为装饰性元素嵌入散文,而是让诗意成为贯穿全...
了解更多
“数字渡口”的摆渡人与领航图
2025.11.17
我们身处数字浪潮之中,每个人都像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参与并见证着数据的流动与文明的变迁。然而,技术若失去引导,信息洪流就可能冲垮理性,算法逻辑也可能消解价值。互联网既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加速器,也可能沦为失序的漩涡。如何在自由与规范、创新与...
了解更多
“潮学集成”总序
2025.11.17
在中国,从源远流长的方志编纂,到清儒大规模辑存乡邦文献,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各省蔚然成风的地方文献整理与刊行,具有学科意味的地方性知识建构,终于逐渐成型。在此过程中,“地方上的”学问、思想与情怀,日渐显示其内涵与意义。若兼及对象、方法与境界,...
了解更多
《千里江山图》:用评弹对话“看不见”的真实
2025.11.15
作者:轩 然 近年,孙甘露小说《千里江山图》被改编为舞台剧、影视剧等不同形式,从立体化的视听层面让更多人感知文学的魅力。其中,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的改编可谓别具一格,依托评弹艺术本体,将一部书面文学转化为口头艺术,把一个暗流涌...
了解更多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论析
2025.11.15
【论点摘编】 商志晓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主体性并非所有文化共有,只有那种获得了支配性地位并发挥了主导性功能的文化,才是具有主体性的文化。从历史传承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具有深厚渊源和旺盛生命力。...
了解更多
【光明时评】让“村字号”文化品牌越来越亮
2025.11.15
【光明时评】 作者:王晓兵(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 2024年,220多万场“村字号”文体活动在乡村火热开展,农民文体活动参与率超七成,这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发...
了解更多
一条大河给出的时代答卷 ——谈李恒昌长篇纪实文学《大河涅槃》
2025.11.15
自古以来,黄河水患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居于黄河两岸的中华儿女与水患的斗争,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可以说,中华文明始于治水,数千年的黄河文明史,最动人的篇章就是治水史。如今,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
了解更多
悬疑未解,顿悟难得——读那多《命运脱靶人》
2025.11.15
“世道早已经变了。”在《命运脱靶人》的开头,那多这样写道。虽然世道变化是常态,但像这样以近乎宣告的语气在故事开始之前道出,此事就好像变得更加确凿和特别了,而且每一个与之同时代者都会在内心重复这句话、认可这句话,然后生起一些模糊的感受,又不知...
了解更多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