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柳荫《大海和玫瑰》中的诗与年代
2025.11.11
○李风宇(南京)柳荫把《大海和玫瑰》递到我手上时,指尖带着一点郑重的温度。他说“留作纪念”,语气里藏着老友才懂的默契——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新诗集,是他把20世纪80年代的青春拆开,一页页铺平,再仔细装订成的“时光标本”。封面素净,印着“一部诗...
《一个人四海为家》:当我的灵魂,认出风暴
2025.11.11
海飞视角下的江湖,虚幻与真实并存,荒诞与孤独相伴。读海飞新作《一个人四海为家》,有一种侵入肌骨的荒凉感,它来自迥异时代三个男人相似的命运处境。“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在前妻眼里,“我”是“一片随遇而安的树叶”;在领导眼里,“我”可以视而不见;...
《大王叫我来巡山》:从此故乡是异乡
2025.11.11
孙一圣在长篇小说《全家福》中写了农村孩子赵麦生为了一张照片孤身前往城市寻找打工父母的旅程,而到了新作《大王叫我来巡山》中,赵麦生“长大”了。小说以复读多年,刚刚年满二十的赵麦生懵懂的青年视角,叙写了他独自乘车前往远方又回到家乡后的一段经历,...
照亮“被困住”的孩子
2025.11.11
继“梁庄三部曲”(《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和《梁庄十年》)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将写作对象投向那些因为情绪问题而失学、休学,甚至在退学边缘挣扎的孩子,完成了这本《要有光》。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困境,梁鸿三年间走访了超大城市、中等滨海城...
《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玩物采真的兴味
2025.11.11
有人说,游戏是人生必需的生活方式。蔡丰明浸润于中国古代游戏史近三十年,《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一书是他的第三部中文版游戏史图书。该书引领我们在追寻中国古代游戏中,体悟到玩物采真的兴味。《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的正标题“玩物采真”,这...
编辑部里的温暖
2025.11.11
我喜欢这个地方,它有时候迎着熹微,有时候伴着落日。从我这里抬眼望去,斑驳但还算洁白的墙壁上挂着我业余时间画的油画,电脑前方的几支绿竹枝叶舒展,桌子上和桌子下,摆放着一摞摞文学杂志,旁边的窗台上堆着刚看完的稿子,身旁的书柜里,校对完的往期大样...
乐教与中国古代礼乐文明
2025.11.10
作者:张广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从文明比较的角度看,中华文明精神传统渊源深厚,保留了人类自石器时代以来的集体记忆,是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的文明体系。从比较文明的大视野看,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是少数可以与西方文明互相对话的文明体系。德国学...
莫言的感觉流
2025.11.10
毫无疑问,莫言拥有与生俱来的感觉禀赋,他是个感觉天才。当他把诡异强健的生命感觉投射到《枯河》中的小虎和《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身上,并用一种独步文坛的语言方式叙述出来的时候,“莫言现象”便诞生了。我们都知道,莫言的小说创作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一本书中的人文社50年
2025.11.10
20多年前,我策划并参与编辑出版了一部纪念文集。那是2000年夏,我忽然想到,再过半年就是人文社成立50周年的日子,社里应该编一部书或一套书来纪念一下。又想到纪念集的书名可称为《名作的诞生》。于是,就写了两份报告。一份是“《名作的诞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