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书写,一场故乡的温柔重现
2025.11.10
水与沙,对诗人沈苇而言是“两个故乡”。诗人于1988年迁居新疆,2018年回归浙江,对于离开浙北平原30年后的江南写作,诗人曾自嘲是“一个新疆人用木乃伊的眼睛看江南”。在2022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他对自新疆归来后百感交集的江南写作进行了自...
抗战诗词总是常读常新——《抗战诗词三百首》编后感言
2025.11.10
十四年的抗战,是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充分调动,思想、意识、精神被广泛凝聚,服务于这场旷日持久的决定国家命运的抗战。同样,文学作为宣扬正义、动员思想、激发精神、团结同道、抨击侵略的利器,也...
秦岭之魄的发现者——评李育善散文集《商山草医录》
2025.11.10
李育善是知名散文家。他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是贾平凹地道的同乡。李育善先后出版过《李育善散文集》《山里的事》《惊蛰之后》《走过丹江》等,获过柳青文学新人奖和柳青文学奖。许多年前,我曾以《好山好水好乡亲》为题撰文评过他的散文集《山里的事》。...
作家为何修改已面世的小说?——兼论小说版本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2025.11.10
在当代文学研究传统观念中,“作品即定本”的固有认知长期占据主导,随手拿来的小说往往被视为作家艺术创造的“最终结晶”,是读者阅读与批评家阐释的稳定对象。作家对已面世小说的修改也多被视为创作附属的“技术性修补”,重要作品的版本差异常被忽略为无关...
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研讨会举办,专家呼吁——保持稀有剧种本身质朴的民间性
2025.11.09
表演质朴诙谐的邵武三角戏、唱腔粗犷高昂的罗卷戏、保留了宫廷余韵的阿宫腔、以唱为主融入民族舞蹈的朝鲜族唱剧、继承南戏古韵的新昌调腔……11月4日,“古韵稀声——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成果展演”在京举办,5大稀有剧种以其鲜明的剧种特征和浓郁的...
互联网时代大众喜剧:体现当代大众文化的精神温度
2025.11.09
喜剧表演 资料图片脱口秀现场表演 资料图片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喜剧精神,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喜剧形态。喜剧不仅是一种艺术类型,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一种社会心态的外化。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的根本性变革重新定义了喜剧的创作机制、表达...
在疗愈叙事中解码家的伦理——评辽京长篇小说《白露春分》
2025.11.08
讲述当代城市家族三代人的悲喜人生的长篇小说《白露春分》(1)于2024年出版问世,作家辽京实现了到目前为止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突破。这位生于1983年的媒体人,在31岁生下儿子后成为一位全职母亲,孩子入睡后的时间,是独属于她自己的文学时刻。作...
《穿越人间的象群》: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
2025.11.08
陈启文的纪实文学《穿越人间的象群》聚焦云南亚洲野生象“北上南归”的叙事主题,讲述亚洲野象的迁徙史、生命史、生存史,详细记录象群的出走和回归故事之时,以真实的现场、饱满的情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命题。《穿越人间的象群》讲的是大象在人间...
当代通俗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2025.11.08
25年前,范伯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将通俗文学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重要的史学构成进行整理和研究,对拓展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学界称之为“两个翅膀论”。可以说,汤哲声主编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江苏凤凰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