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苇、江离:诗歌要有一颗“体验他人”之心
2025.11.07
沈 苇现居杭州。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三十多部。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十月文学奖等奖项。江 离1978年生于浙江嘉兴,现居杭州。《江南诗》编辑部主任 。著有诗集《忍冬花的黄昏》《不确定...
从“国宝回家”看文化强国建设
2025.11.06
40年,这是丰邢叔簋海外漂泊的光阴;  79年,这是长沙子弹库帛书二、三卷回归祖国的用时;  163年,这是7根圆明园石柱“回家”的旅程;  …………  10月16日,中方在美国华盛顿接收美方民间机构代表返还的虎形牌饰文物,这是继今年5月接...
新型“代际合作”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2025.11.06
【观者有心】  作者:曾于里(专栏作家)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年来很多热门文艺作品的主创都比较年轻:《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只此青绿》等舞剧的导演是80后,演员基本是90后、00后;电影《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开拍时,...
 数字时代 如何提升文化原创能力
2025.11.06
【光明青年论坛】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等一系列重要要求和具体部署。当前,以人工智能、...
新时代文学要有“大文学观”
2025.11.06
作者:李云雷(《中国作家》杂志主编)  最近,新时代文学与“大文学观”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大文学观”的提出有利于打破文学界对“纯文学观”的潜在迷恋,有利于超越新时期文学的美学成规,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发展。但何谓“大文学观”,目前尚未有...
儿童需要真心贴心之作
2025.11.06
作者:王一川  当前中国艺术界专为低龄段儿童创作并受到他们喜爱的作品还不算多。据统计,我国0到14岁少年儿童人口目前有2亿多。这个数量庞大群体的健康成长,需要能够同他们的成长过程形成准确对应的众多艺术作品的亲密陪伴。笔者对歌剧、特别是儿童歌...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将来
2025.11.04
当我们谈论文学,不可能仅仅谈论其本身,更是在追问:文学如何“以身入局”,在现实映照中重塑其主体性?辽京《白露春分》获2025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发表获奖感言时辽京表示,这本小说其实不是自己第一次写长篇小说,但她愿意把它看作是自己第一部真正...
柳建伟:时代的蓬勃向上,永远能支撑伟大的文学艺术创造
2025.11.04
茅盾文学奖得主柳建伟沉潜二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钱塘两岸》第一卷近日出版。他以钱塘江大桥为精神镜像,映照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力图史诗性地书写中国历史,完成对现实主义写作的又一次自我攀登。在柳建伟看来,“时代的蓬勃向上,永远能支撑伟大的文学艺术...
唐家三少:20年不断更,斗罗世界是自己的幻梦
2025.11.04
唐家三少(网络文学作家)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吉云飞(中山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何岩(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天瑞说符(网络文学作家)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来,其创作生态虽历经迭代,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版图留下了一些经典性长篇作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