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继笔下的《喜上眉梢》
2025.11.26
当一头驴的后三分之一出现在小桥村超市门口时,四凤的判断里藏着乡土中国最朴素的认知逻辑——在熟人社会的坐标系里,每一头驴都有归属,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带着村庄的印记。张继在《喜上眉梢》中写下的这一幕,恰似他为当代乡村文学打开的一扇窗:从这三分之一...
悬疑的“出圈”与“融合”——思考近年来小说创作的悬疑姿态
2025.11.26
在当代文坛,对于小说创作领域的关注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既得益于小说家们笔耕不辍的努力,更是与小说文体的丰富性、多变性等特质息息相关。自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之路,小说家们便一直在寻求小说技法的突破与创新。蒋光慈的罗曼蒂克小...
【文化评析】科技发展离不开文化温度
2025.11.25
【文化评析】  作者:余茜(北京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主任)  在近日召开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展开交流。嘉宾们普遍认为,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激活文化资源,更能够为科技发展注入丰厚的人文内涵,使其步...
空间到地方——读阿毛诗集《公园记》
2025.11.25
生活在武汉的诗人阿毛在过去的三年里,完成了一大创举,她自2021初开始,为武汉三镇的200多座公园或者说200多个风景区每座/个至少都赋诗一首。近期出版的诗集《公园记》(武汉出版社2024年版)相当厚重,字数计27万字,诗作321首,是诗人...
当代小说发展的清晰轨迹——读孟繁华的《当代小说三十家》
2025.11.25
孟繁华是我非常熟悉的文学批评家,令我惊叹不已的是他在文学批评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旺盛精力。如果有人问我,孟繁华在哪里,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孟繁华就在文学的现场,现场哪里最热闹,哪里就有孟繁华的身影。他身处文学现场“指点江山”,他的文学批评...
从场的转化中触摸历史肌理——试析长篇小说《花楸树下》的一个侧面
2025.11.25
2025年8月,《当代·长篇小说选刊》第4期刊发了王彬的长篇小说《花楸树下》。小说讲述了1945 年长白山下一个叫临溪的小城,共产党、国民党、苏军、日本残寇在历史风云中展开的谍战、暴动与反暴动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有残余日寇的暴动,“伪满”皇...
董晓可:渡轮上的一千零一个月亮——读姚鄂梅长篇《蜜糖之苦》
2025.11.25
董晓可,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发表评论作品60余万字,荣获“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出版评论集、学术专著各一部。长篇小说《蜜糖之苦》简介郑丽君错过了一班车,却捡回一条命。可当她想到自己的“死”可以为离异的女儿小安争得一笔赔偿金时,她便收拾...
这些事物丰饶着我们的心灵——读赖丽芳散文集《夹湖谣》
2025.11.25
“当山后住着的那轮月亮,有了醉意,摇摇晃晃、忽明忽暗地钻出树隙,秋天就染上了我家酒酿的颜色。”“河水瘦了,河滩裸露着肚皮,岸边除了那一丛丛竹子依然绿在那里,其他植物都表现出冬眠的模样。”“阿德公手握一把篾,站起,将篾条甩出柔美的弧线,竹屑飞...
穿透人性坚壁的“诗小说” ——李唐新作《神的游戏》读札
2025.11.24
“一场虚拟的雨,淋湿所有无处安放的现实与回忆。”青年作家李唐的最新小说集《神的游戏》,就是一场青春的暴风雨,时间与记忆、成长与迷失,漫漶四溢,又金光笼罩。李唐用五则故事完成了一种“自我”的确认——不是虚幻与现实的错综交替,而是虚实罅隙间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