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40年代后期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 ——以“转业”问题为中心
2025.10.13
导论20世纪40年代是沈从文和汪曾祺师生交往最频繁、最密切的十年[1]。西南联大期间,汪曾祺选修了沈从文的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课堂外,汪曾祺向沈从文借还书、陪他逛街,亲身感受他的性格、生活习惯、家风等。即使在19...
于矿石与种子间奏响时代复调 ——评马洪鸣长篇小说《向山》
2025.09.18
      于矿石与种子间奏响时代复调      ——评马洪鸣长篇小说《向山》        □曹化根  长篇小说《向山》是马洪鸣继《揉蓝秘境》《铁活》《霜刃》等工业城市题材系列作品之后,又一次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创作,填补了当代文学创作中矿山...
大地低语与时代回声——高翔土地情结的当代转型
2025.08.18
作者:李风宇高翔,笔名野村、高瞻远,资深媒体人、诗人、影视编导,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社记者、专栏主编,华人时刊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新华社江苏分社决策参考编辑部...
岁月是一把雕刻刀 ——朱兆华《岁月随笔》读后
2025.08.08
作者:李风宇关注江北新区的文学创作多年,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文字的生长与繁茂。张震、钟远红、印华、徐少有、陈民生等作家已成为地域文学的闪亮名片,而朱兆华先生的《岁月随笔》,则如一枚温润的琥珀,将个人岁月与时代印记凝结其中,为江北文坛再添厚重一笔...
“写作者就是造园人”
2025.04.20
张哲,1987年生于北京,小说见于《人民文学》《十月》等刊,有作品被《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小说集《共生的骨头》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共生的骨头》,张哲著,作家出版社,2023年3月我的写作确实呈现出某种背道而驰的状...
被误解是编辑的宿命?
2025.04.20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是聚焦伟大作家们的幕后推手,在众多知名作家访谈中,还有一些出版编辑访谈隐藏其中,他们的回答与作家与众不同,相互呼应,甚至观点相悖。近期,该子单元访谈首次结集推出中文版《巴黎评论·出版人访谈》,七位知名出版人的访谈内容不...
在乡土与AI之间探寻“新质”
2025.04.20
胡学文,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有生》等五部,中篇小说集《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命案高悬》等十九部。获鲁迅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孙犁文学奖、高晓声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钟山》文学奖等金赫楠,就职于河北...
经典作家专刊——萧乾
2025.04.10
萧乾,原名萧秉乾(又萧炳乾),蒙古族,1910年1月生于北京,记者、作家、翻译家。1934年萧乾就读燕京大学新闻系时,在《我与文学》一文中道明他的写作理想是“通过新闻工作以达到文艺创作的目的”。1935年大学毕业后,萧乾先后在天津、上海、香...
邹汉明:探寻穆旦的文学人生
2025.04.10
穆旦是谁?我最初只知道他出生在天津,祖籍浙江海宁,本名查良铮,查家的良字辈。明清两代,查家是海宁的望族,出过不少中国文化史上卓有建树的人物。而最近一个大家都还记得的查氏俊杰正是良字辈的查良镛,笔名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这是很容易发生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