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璩家花园》:智性与温情交融的历史讲述
2024.07.12
在当下白话文写作的整体序列中,叶兆言的声誉早就足以让他可以不携带任何修饰语而享受到热烈的赞颂。他通过勤奋而扎实的创作,让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高度凝结在他的作品中,他已经将这座城市由内而外的种种气质悉数反映在了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之上,特别是...
《雪线上的奔布拉:我给孔繁森当翻译》:英雄精神的回响和召唤
2024.07.12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雪线上的奔布拉》的问世适逢其时。它不仅是一部“致敬全国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的典范之作,更是对于感人至深的孔繁森援藏事迹与源远流长的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又一次回响和召唤;它不仅是用藏族同胞阿旺曲尼的眼光来看待汉族干...
《茉莉为远客》:“用真嗓子说话”
2024.07.12
《茉莉为远客》是由张莉主编的2023年散文年选,收录了20位作家的散文佳作。用张莉的话来说,好的散文作者是在“用真嗓子说话”的,好散文应当具有“对话性”。编纂年选就是将众声独语汇聚起来,促成同一时代人的众声喧哗。这要求编者调和各种音色、权衡...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温暖的力量
2024.07.12
董晨鹏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版)以真实的社区生活为蓝本,客观地抒写了江苏省镇江市七里甸社区工作者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最美身影,而“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媒婆的两条腿”虽是他们“自嘲...
原生态的歌与行——散文集《清风徐来》序
2024.07.12
见字如面。我与徐徐老师的文字相遇于戊戌年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这个媒人便是我在上海的一位画家朋友顾马。顾马先生是享誉上海的画马名家,在武汉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画过武昌起义的志士彭刘杨。我亦是写过长篇历史小说《铁血首义路》的。共同的志向让我们在画与...
《我的皮村兄妹》:以素笔,勾描大地上的文学之心
2024.07.12
“皮村”的名字,对于关注当代文学的人并不陌生。这个坐落在北京东北郊区的村落,进入到这个世纪后聚集了成万的农民工来此,后来“工友之家”落户,“皮村文学小组”成立,让漂泊在异乡的流浪者们有了精神意义上的家园。2017年,育儿嫂范雨素的文章《我是...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的出走
2024.07.12
日记,给我的第一印象,似乎是一个人和自己的独语。笔在纸上的沙沙声,是书写者内心情感的宣泄。我从初三时,便开始写日记。我知道日记里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小秘密,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对于他人的日记,我总是在某个时间突然兴起,猜想别人的日记里,...
何大草《坡地手记》:树的伤口,也是人的
2024.07.12
读《坡地手记》,掩卷时正值夏至,窗外阴沉沉的,天空酝酿着一场阵雨,空气中郁结着闷热,我却从书中感受到一丝清冷、熨帖。小说娓娓讲述小杨老师的故事,她到坡地的一所大学读书、读研、留校,又懵懵懂懂、误打误撞地成为了文学院老师。一段简单的经历,却耐...
重回中国古典小说的讲故事传统
2024.07.12
 在流行着各种魔幻故事、科幻想象与“设定系”的当代文学场域中,历史小说写作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意?历史提供给写作者的,是更广阔的虚构空间,还是“戴着镣铐跳舞”?或者反过来,历史小说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是营造一种历史真相的幻觉,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