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国新诗的现代主义线索
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缘起于法国的象征派,它与西方古典 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精神、情绪抒发和表达 手法都不相同,而注重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和想象力,运用突 破语言常规的暗示、隐喻、象征,把自然世界处理成主观的内 心世界,产生语言排列、节奏、意象的形式之美,以及弹性的 意境、寓意的朦胧之美 。法国诗人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是 前期象征主义诗歌( 19 世纪中后期)的起源性人物,瓦雷里、 里尔克、叶芝和艾略特则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20 世纪二战 之前)的代表性诗人。
民国诗人李金发的《晚祷》《微雨》,戴望舒的《望舒草》 《望舒诗稿》等诗集,是早期中国“现代派 ”诗歌的奠基石,把 新诗提纯到了内心生命和审美语言的层面 。就现代诗从西 方横移过来的基本事实而论,李金发的诗集《微雨》是横移得 最彻底的,并且是同步横移西方(法国)文学中尚在风行的属 于现代主义早期范畴的象征主义诗歌,而非其时方兴未艾的 特拉克尔、庞德、卡夫卡、乔伊斯、艾略特之类的中期现代主义文学 。李金发诗集《微雨》中的《弃妇》《巴黎之呓语》等诗 作恰如镜像内外,互映着东西方互感的“消极的沉郁的 ”景 象,内心世界的疏离、孤独、压抑,荒诞、悲观、绝望,那种难 以捉摸的生存感受、心理情绪,体现为文言文转至白话文的 “ 间隔”、白话文被欧化的“间隔 ”以及非正常逻辑与意象语 言之间的“间隔”,加之远距离的本体和喻体形成的暗喻,构 成文本的形式与内容的“怪”。然而以今天的现代诗发展进 步的程度和艺术精度反观之,则见怪不怪唯以其“怪 ”而独 立于自身风格。
同为象征主义诗人的戴望舒,深受其研究、翻译的法国 诗人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的影响,到了 1933 年 出版《望舒草》、1937 年出版《望舒诗稿》时,实现了西方现代 主义诗歌艺术在中国传统美学土壤中的培育转化,完成了 新诗思想和语言的现代化锤炼,形成了与当代诗歌并无二 致的流畅的书面语言运用系统。
美学家朱光潜对戴望舒作了敏锐的透视,他曾在 1937 年 5 月的《文学杂志》上撰文评论,“《望舒诗稿》里所表现的 ……这个世界是单纯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平常的,狭小的, 但是因为是作者的亲切的经验,却仍很清新爽目 。作者是 站在剃刀锋口上的,毫厘的倾侧便会使他倒在俗滥的一边 去 。有好些新诗人是这样地倒下来的,戴望舒先生却能在 这微妙的难关上保持住极不易保持的平衡 。……他表现出 他的美点和他的弱点,他的活泼天真和他的彷徨憧憬 。他 的诗在华贵之中仍保持一种可爱的质朴自然的风味 。…… 戴望舒先生所以超过现在一般诗人的,我想第一就是他的 缺陷——他的单纯,其次就是他的文字的优美。”然而,以本 人的诗歌审美观点,小资情状的生活方式和狭纯的性格思 想,造就了诗人戴望舒优雅的艺术本质。
在民国新诗的现代性建设的发展节点上,可以记忆这 样一些诗集,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是为情而爱的真性新诗,真在精神解放,新在修辞表达,比如同名的单篇诗作这样 写道,“他怎寻得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的风里/隐忍着 这悲惨的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冯至的诗集《昨 日之歌》是情绪感觉与艺术语言完好结合的纯粹新诗,其中 的《蛇》写道,“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卞 之琳的《鱼目集》是日常、意象与哲思的现代性融合,其中的 四行诗《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 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路易 士的诗集《行过之生命》是为诗而诗的誓言,集中的短诗《踏 海》宣布,“我为美而生存/复为美而死”。
1932 年留法归来的诗人艾青更具现代性,他受到法国 象征主义诗人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伦、俄国诗人勃洛克的影 响,不仅富于象征主义的艺术质地,还吸收了美国诗人惠特 曼恣肆汪洋的民主自由精神,打破了新诗大体齐整的语句和 似无若有的音韵,用“沉郁、哀伤、悲悯 ”的力量,将生命视角 从其批判资本主义性质的诗作《巴黎》《马赛》之类,转而切入 本土现实的都市乡村生活的进行时,以代表作《大堰河》《北 方》等作品,进一步改造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还有《穆旦诗 集》,是含有后现代因素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旗帜性著作,这 与穆旦出身法语专业、后留学法国、二战时随军远征缅甸,只 身对接“新诗艺术源头 ”的西方诗歌现场的涉外背景有关。 袁可嘉在《新诗的方向》一文中评价道,“穆旦是站在40 年代 新诗潮的前列,他是名副其实的旗手之一 。在抒情方式和语 言艺术'现代化'的问题上,他比谁都做得彻底……我个人觉 得他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 一;这类预言是否可靠,我并无多大把握,我只是向自己的读 诗经验负责。”(1948 年一卷第 17 期《新路周刊》)
新诗开创史绕不开郭沫若 1921 年出版的《女神》,但我 个人以为,《女神》在思想艺术上受到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和此 前百年的西方浪漫派的深刻影响,滞后于世界诗歌顺时发展的象征主义约一个世纪,与同期的西方现代主义基本脱节; 它的主要价值是实现了对文言文镣铐和传统守旧文化的强 烈破坏,适应了时势体制的颠覆性需要 。而在民国新诗的 其他不同情况的范例中,我们可以打捞出朱自清,他被其现 代散文大师与精辟的文论成就所屏蔽,事实上他是五四文 学的最早诗人之一,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22 年商务印书 馆出版了包括他在内的文学研究会八位诗人的合集《雪朝》 (其中有他的 19 首诗),1924 年出版诗和散文合集《踪迹》;他 写于 1921 年的诗作《送韩伯画往俄国》、1922 年的长诗《毁 灭》,属于浪漫与象征的合璧之作,仅从其生活性与诗艺上 观察似不亚于过度狂飙的郭沫若。
1940 年代初就读于复旦大学英语系的七月派诗人绿 原,无疑是受到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他不满二十岁 时出版的诗集《童话》,佐证了诗歌天才说;其中的诗作《惊 蛰》写道,“羊队面向栅栏辞别了旷野/向日葵画完半圆又寂 寞地沉落/远航的船只卸卷白帆停泊了/城市泛滥的灯光像 火灾”,属于发出天籁之音的灵性写作的范本 。后来的郑敏 于 1940 年代末出版了那本《诗集 1942-1947》,她站在民国新 诗累积的厚厚基石上,诗学观念超于前人,流露出现代主义 色彩,正如其单篇诗作《黄金的稻束》所寓意的那样,民国新 诗的“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哪 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按世界范畴的诗歌艺术发展规律来观察,民国新诗从 早期到后期的试验过程,处在世界诗歌主流从法国象征主 义(现代主义早期形式)转向一战后的现代主义兴盛期,以 及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高潮期;再按照中国新诗一百年来 曲折进步的艺术价值从象征主义转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 义的一种事实倾向来判断,可以最狭义地列出一条民国时 期现代主义诗歌的脉络主线,其中应该包括李金发、戴望 舒、冯至、艾青、卞之琳、路易士、绿原、穆旦等诗人。
当我们回望占据 20 世纪三分之一时段的民国新诗,比 照百年新诗的命运行势,可以得出宽泛的结论,由外而内移 植过来的民国新诗,受到留学日本、法国、英美的三方面诗 歌力量的影响比较显著,然后以不同方式结合本土的传统 美学精神与现实生活需要,大体是走在人类诗歌艺术的规 律性轨道上 。接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中 国新诗也被裹挟、崩裂为翻天覆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