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举行

时间:2025-11-21 15:21:52 编辑:Wendy 来源:光明网
分享至

来源:光明网2025-11-21 10:48

青春同行 文明互鉴

——“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举行

  11月20日,“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活动旨在系统回顾项目成果,深化中外青年对北京文化遗产的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白本锋出席活动并致辞。张立新局长在致辞中表示,面向“十五五”时期,北京市文物局将持续挖掘北京文化遗产价值,深化高校与文博机构协同合作,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推动“跨越文化的桥梁”项目向更高质量、更广领域迈进,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本次活动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聚焦项目总结,下半场开展专题授课。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北京市对外传播交流中心、光明网等单位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五所合作高校教师及国际国内学生、参与“京彩文化”项目高校学生代表等100余人现场参与。项目总结会通过情况介绍、视频展播、颁发“文化使者”证书、国际学生代表发言等环节,全面呈现项目近两年来的实践成效。授课环节,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处处长黄芳现场介绍北京市外语便利化服务。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围绕北京地区文化遗产概况开展专题讲座,并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使中外学子沉浸式感知中华文明的深厚与博大。

  项目自2024年启动策划、2025年全面实施以来,创新构建“授课、研讨、考察、实践、展示”五位一体的多层次知识传播与实践体系,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场,吸引线上线下参与近3000人次,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北京文博故事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双线授课,丰富文博知识传播

  项目采用“线下主题授课+线上文博慕课”双线机制,通过名家引领与数字赋能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知识传播广度,增强中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

  现场举办12场文博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深入阐释世界遗产的普遍价值与保护原则;聚焦中轴线申遗和保护,解读中轴线的历史渊源、空间格局、文化意蕴及其在全球文化遗产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剖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独特价值,帮助学生构建文博知识框架。线上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发30期国际文博慕课,面向中外学生开放,强化国情教育与文化传播实效。

  专题研讨,激发学术思想碰撞

  项目依托“互鉴・国际文博讲堂”、中英博物馆研究交流研讨会等为载体,围绕文博领域前沿议题精心打造5场高质量学术活动,吸引文博青年人才、中外学子与专家学者深度对话,为优秀青年人才与大师级专家学者搭建良好的国际化学习平台,形成常态化、国际化的文博学术交流机制。

  讲堂历次主题涵盖“博物馆建设创新路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博物馆如何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与未来趋势”“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等,回应全球文博发展趋势,结合北京实践案例,为参与者提供了解国际前沿动态与本土经验的窗口。

  实地研学,沉浸体验文博魅力

  项目聚焦北京文博资源,设计11场研学活动,组织近600名中外学生走进博物馆及遗产地,呈现北京文博的多元魅力。

  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博物馆季等契机,以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为核心,统筹整合实地参观、互动体验与专家讲解三大环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深度融合。一是全程配备专业导览。专业讲解老师全程随行,深入阐释各场馆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与特色亮点。二是增设互动实践环节。在研学中穿插扎染、“福”字制作、拓片印制等体验活动,让国际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三是特邀专家现场教学。开展英文实地授课,使国际学生在浓郁的古建氛围里沉浸学习。

  使者实践,培育文明互鉴力量

  项目2025年启动“文化使者”招募计划,共选拔来自约旦、黎巴嫩、喀麦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的10名国际学生,组成“文化使者”队伍。其中5名使者深入文博场馆,开展外语讲解实践,拍摄系列视频。使者们通过细研展陈内容、关注文创开发、参与研学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逐步积累跨文化沟通经验,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更成长为懂中国、通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才。

  在总结会现场,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为“文化使者”颁发证书,以榜样力量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加入,为文明互鉴注入持久的青春力量。

  立体展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项目以国际化表达讲好北京文博故事为核心,构建多主体、多渠道的立体传播网络,通过主流媒体报道、社交平台视频传播、慕课资源共享等多元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国界、触达更广泛受众,显著提升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

  一方面精心策划报道内容,制作“文化使者”系列短视频及研学活动短视频,邀请国际学生用英语讲述文博故事并匹配中英文字幕,适配国内外不同平台传播需求;另一方面广泛鼓励高校中外学生围绕文博主题,制作在华见闻与感受视频,积极参与“京彩文化青春绽放百才千人万品集”风采展示栏目投稿。截至2025年10月,累计报道49篇,在近20个国内外平台账号(含北京发布、北京文博、This is Beijing、光明网等)形成广泛传播,海外平台总观看量达247.7万,总互动量1.6万。“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效提升了北京文博的国际关注度。(张宇婷)

“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