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代诗歌唱起来 ​

时间:2025-09-12 11:56:32 编辑:sjh
分享至

“我想写出我,所有的回忆和故人……”当来自太原的大鱼乐团轻弹吉他、旋律奏响时,主唱小天第一个出场唱起了《做个流浪诗人》,伴随着跳动的音符,沉睡的文字逐渐从书页中醒来,找到了回荡的声场。

8月17日晚,由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指导的“让当代诗歌唱起来——岚县‘土豆花开’诗歌音乐会”在岚县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这场别样的音乐会将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既是一次山西本土诗歌的群像展示,也是一场原创音乐的崭新集结。

“音乐赋予诗歌更广泛的传播力,而诗歌则为音乐注入了文学深度,诗乐交融让情感表达更加立体化。”8月底,这场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李星星回顾为诗歌进行音乐创作时仍然意兴阑珊。

插上传播的翅膀,让诗唱成歌

山西当代诗歌是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不仅有数量庞大的诗人群体,更有笔耕不辍的诸多实力诗人和细腻灵动的优秀作品。但长久以来,山西省诗歌仅仅是文学圈甚至诗歌圈自己的事儿,且囿于表现形式,与大众之间存在无形的隔阂。

当代诗歌如何突破小众圈层,让诗行乘着时代的翅膀飞得更远?这道命题摆在了山西省作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建生的案头。

“举办一场音乐会,让当代诗歌唱起来!”这个灵光乍现的念头,最终催生了一幕诗乐交融的完美演出。

7月中旬,以温建生为总策划人的活动筹备小组正式成立。其中,诗歌总监是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张二棍,音乐总监是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摇滚琵琶开创者李星星。

很快,在山西省作协党组的支持下,这一策划得到了各方响应:山西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全程指导,岚县县委宣传部统筹活动整体规划,岚县文联、文旅局负责资源对接与专业指导,山西蒲谷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落实执行细节。

摆在筹备小组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寻找适配歌曲的诗歌。

为选取覆盖老中青三代诗人、呈现山西风貌与气象、适合编曲演唱的作品,经过几番寻找、比对、取舍,潞潞的《老歌》、温建生的《拥挤的内心》、唐晋的《黑海》、王国伟的《颤栗的野花》、孔令剑的《花海》等10余首本土诗歌,在层层筛选之下脱颖而出。

李星星说,诗歌的改编过程充满挑战,有些诗歌表达适合朗诵,改编时需要进行字词修改,尤其是语言韵律与音乐节奏发生冲突时‌,还有,诗歌的留白很难通过音乐具象化,音乐过度表达又怕破坏原诗本的表达和意境。所以,让当代诗歌唱起来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是一种创新实践。

李星星带领白华和他的团队开始了20多天加班加点创作,面对面和诗人沟通创作意境、修改字词,让流行乐与诗歌相结合得更顺畅,同时运用一些技术方法解构,大胆注入多元音乐元素来诠释诗歌。8月中旬,作曲创作大功告成。

音乐会上,抒情诗与民谣、先锋诗与摇滚、叙事诗与爵士乐,成为音乐会的“核心关键词”。当《老歌》《黑海》《静夜思》等诗歌首次以音乐形式呈现,现场观众在每一段旋律里尽情品味属于自己的诗意与情感。

赋予文学的深度,把歌唱成诗

起初,很多人包括一些文学圈的人,是不信的。诗歌这东西,像土豆埋在土里的块茎,沉默寡言,怎么能唱出来?

当岚县会展中心舞台灯光亮起、音乐响起时,所有人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20首诗歌的全新演绎即刻点燃了现场:乐队改编演唱的海子诗作《九月》、诗人小引《西北偏北》、西川《夜鸟》等让人耳目一新;原创歌曲《土豆》《颤栗的野花》《黑海》《母亲和诗歌》等让人久久不忘;山西卫视主持人雷璐朗诵蒲苇的《蛤蟆神香蒲小院》、我省著名演播家文曦朗诵赵树义的《总有一种事物与我们有关》、悦芳的《我哭了》让人回味悠长;岚县农民诗人梁荣光首次登台演唱自己的诗作《桑梓之恋》,更将诗与乐的火花撒向了土豆花开的漫山遍野。

山西省作协会员、岚县中学教师程建军在现场观看了音乐会。他回味说,“主唱开口时,我愣了一下——那旋律里分明藏着《诗经》的调子,可歌词却是‘土豆花开在山梁,叶子像巴掌,捧着月光’。歌声漫过来时,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田里看土豆花的情景:那些白色的小花,花瓣薄得像蝉翼,风一吹就颤巍巍的,可根下的块茎却在土里使劲地长,把泥土都顶出一道道裂纹。”

李星星说,从音乐改编效果上看,这次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为《拥挤的内心》这首诗进行音乐创作时,我能强烈感受到诗人创作时表达的逆行而上的精神,还有一种坚守内核的所在,很打动人。为《黑海》进行整体创作时也很流畅,当时我感觉它很适合摇滚风格的创作,具有先锋性、冲击力、安抚性,为所有的情绪、情感找到了一个出口。”

张二棍认为,“让当代诗歌唱起来,让诗插上音乐的双翼,无疑是把停留在纸上的字面之诗,幻化成一种在唇齿间流动、流传的声音之诗、演绎之诗。”

在他看来,这次成功的探索不是偶然。诗歌与音乐本为同源而生,是流淌在时空中的双生艺术。它们承载着相似的灵魂——那些关于时代脉搏的跳动、社会百态的镜像、生活滋味的咀嚼,以及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等。它们皆以“留白”为笔,在诗行与音符间留出想象的空白,邀听者与读者共赴一场未完的创作。

“诗和歌,本就是一棵藤上的瓜,一个在土里结果,一个在风里开花。”程建军这样解释。

开启永恒的和鸣,诗乐成一体

从实际效果上看,“新大众文艺”在岚县有了现实写照——人民作家、农民诗人、岚县小学生和音乐人齐齐站在“土豆花开”的舞台上,将土豆、蛤蟆神、野花等本土元素深情演绎,展现着岚县风土人情的魅力。

这场音乐会结束了,但关于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话题,一直在持续中。

“小而精,小众化,民间性,探索性,是这次活动的特点,重在体现了本地文化和当代诗歌的烟火味。”本次音乐会执行、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山西蒲谷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蒲苇表示,“当阳春白雪触摸大地,优质文艺下沉到田野与乡情,诗歌便会异常生动起来。”

他进一步阐述说,这次活动彰显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还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地文化活化与数字技术赋能,为区域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近年来,岚县通过“以花兴业、以旅富民”战略推动农文旅融合,将万亩土豆花海转化为生态文旅IP,而“土豆花开”诗歌音乐会正是这一转型的深化实践。对此,蒲苇信心满满,“未来,希望能延续‘土豆花开’诗歌音乐会品牌,努力实现从音乐会到音乐节的提升转变。”

“唱在需要诗歌的地方,也唱在诗歌需要的地方。”对于这次尝试,张二棍感触颇深,“这是山西诗歌与本土音乐的一场‘良缘’,也是对新大众文艺的一次开拓性尝试。”

“以文化为纽带,以基层为沃土,省作协致力于让优质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温建生认为,这场诗歌音乐会不仅是艺术展演,更构建了诗乐与乡土的双向滋养生态——岚县为诗乐创作提供了扎根民间的鲜活土壤,而诗乐的韵律与哲思又悄然浸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他对这场诗歌音乐会的成功尝试表示认可,也对更加多元化的文学表达和新大众文学传播充满期待。

据了解,山西省作协将持续优化文化资源基层配送机制,通过深化资源整合、创新活动策划、强化人才培育三维联动,打造“云端共享+线下沉浸”的文化服务新模式,以精准化、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