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江生态与文学使命

时间:2025-09-12 11:22:48 编辑:sjh
分享至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9月4日至8日,“长江生态与文学使命”中国作家“江西生态文学周”在江西九江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裴晓菲,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电影局局长黎隆武,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余正琨,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金淼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数十位来自长江沿线城市的作家和江西省作家代表相聚长江之滨,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江西文联党组书记饶利萍主持启动仪式。

邱华栋表示,参与长江大保护是新时代文学义不容辞的使命,举办“江西生态文学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学创作,深入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的切实举措。在时代浪潮中,生态文明如同清新的风,吹拂着每一寸土地。中国作协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推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通过此次文学周活动,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必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产生更多感悟,发现并拓宽新时代生态文学的空间。

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包宏烈发布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老藤的《草木志》、杨志军的《大象》、阿来的《去有风的旷野》、陈应松的《神农野札》、钟求是等的《之江新绿:“千万工程”的诗意记述》入选“特别推荐书目”,《和平长江》等12部作品入选“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两山”理念二十周年:“长江生态与文学使命”主题座谈会同期举行。梅国云、胡性能、沈苇、张者、胡学文、龙仁青、陈仓、纪红建等作家与江西本省作家代表先后发言。大家谈到,面对长江这样一条文明之河、生态之河,文学不能缺位。书写生生不息的长江史诗,作家不仅要以生态文学之笔记录长江的真实变迁,更要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创造的双重使命。

回应基层作家和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滋养基层文学生态,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是此次生态文学周的重要任务。活动期间,文学公开课、改稿会和读者见面会分别在多地举办。作家胡学文、沈苇、纪红建以《文学与世界》《在庐山谈诗》《文学的淬炼和价值》为主题展开讲座,拓宽了基层作家的文学视野。在“与名刊面对面”改稿会上,刘川、李宁、杨晓澜、李冰等文学期刊主编和编辑与九江市24名基层写作者面对面交流,从题材挖掘、语言叙述、结构布局等方面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文学周期间还举行了修水作家群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对修水籍代表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致评点。大家认为,修水作家擅长创作历史和乡土题材的小说和散文,这是对作家体力、毅力、耐力和“心力”的考验。修水作家的作品不仅写出了大千世界普通人的众生相,勾勒出故乡深沉的历史往事,也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漂泊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未来修水作家的创作“还可以更进一步,带着我们进入漂泊的一代人的骨头里,看到更多的骨髓及其中的深沉、热爱和光芒”。与会基层作家表示,通过此次研讨会不仅拓展了思路,更清晰地感知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的脉搏,促使作家思考如何将自身创作与更宏阔的时代背景、人类共通的情感相连接。期待此次研讨能够提升本地作家创作的立意与格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哺育出新的文学未来。

“长江生态与文学使命”中国作家“江西生态文学周”由中国作协社联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江西省文联、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九江市委宣传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