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昆仑约定》新疆版首发:这里的故事希望不止云知道

时间:2025-08-28 15:21:13 编辑:sjh
分享至

8月24日,喀什书城迎来了“新阅读 新生活 新图景”全媒体阅读推广喀什站活动的重要环节——作家毕淑敏《昆仑约定》新疆版首发仪式。“大家好,我是毕淑敏。”简短的自我介绍与温和的笑容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

毕淑敏《昆仑约定》新疆版首发:这里的故事希望不止云知道(图1)

8月24日,喀什书城一楼,作家毕淑敏《昆仑约定》新疆版首发仪式现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摄

现场气氛宛如老友重逢。资深媒体人、作家朱又可与毕淑敏共同回忆起1998年一同行走天山南北的往事。望着在场的读者与朋友,毕淑敏含笑说道:“大家归来依旧是少年。”

谈及家乡,毕淑敏眼中泛起思念的泪光。“我出生在伊宁市巴彦岱镇,那是‘大雁落脚的地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总说新疆是我的家乡,是赋予我生命力量的根源。”从儿时上学时老师的鼓励,到16岁离家远赴雪域边关,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医师,再到如今执笔写作,她始终认为家乡的力量一直流淌在自己的生命里。

毕淑敏《昆仑约定》新疆版首发:这里的故事希望不止云知道(图2)

8月24日,喀什书城里,处处摆满了《昆仑约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摄

拿起新书,毕淑敏难掩自豪之情:“这是专为新疆读者定制的版本。”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共同推出,封面也经过特别设计,仅在新疆地区发行。

谈到创作初衷,毕淑敏坦言昆仑是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如果说《昆仑殇》是我文坛的起步之作,那么《昆仑约定》便是对40年前一个承诺的践行。”她16岁入伍赴西藏阿里戍边,在雪域高原坚守了11年,太多故事沉淀心底。“那些年的事,仿佛只有我和天上的云知道。当时我就对着昆仑山脉许愿,总有一天要把这里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祖国边防线上,曾有过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坚守。正如我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这里的故事只有云知道,我希望写出来后,不止云知道。”

《昆仑约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女军医在高原的成长奋斗为主线,虽整体为虚构,细节却充满真实印记。例如书中写到一位战士被流弹击穿腹部,战友情急之下用碗扣住他流出的肠子。在极寒的高原环境中,战友们颠簸护送遗体,送达时遗体早已冻透,那只碗也牢牢冻结在腹部。卫生员清理遗体时,尝试用酒精喷灯融化碗体,即便屋内已被烤得炽热,碗仍纹丝不动,最终只能让碗陪伴他长眠。“当时发现他口袋里有三颗未吃完的糖,连队本想留作遗物,我急忙从宿舍找来三颗糖放入他口袋——希望糖能一直陪着他。这样的场景,你可以想象是多么酷寒。”毕淑敏说。

被问及自己的职业身份,毕淑敏表示:“外界常说我是‘弃医从文’,其实我从未真正离开医学。医生的职业经历深深影响了我,使我能够在文字中捕捉并传递强大的生命力量。”

互动环节中,读者提问踊跃。毕淑敏说:“文学的本质是引人为善向真,它始终相信人的自我实现潜能——即便在最极端的环境中,人性之光也能璀璨绽放。”讲座结束后,签售队伍排成长龙,她耐心地为每一位读者签名,并与大家深入交流。

现场,一位刚从昆仑山休假归来的边防战士手捧《昆仑约定》,眼含热泪说道:“几年前我在昆仑山戍边时,读了毕老师的《西藏・面壁十年》,才知道十几年前有一群十六七岁的女兵,将艰苦岁月过成了日常坚守。她们的忠诚信仰让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今天我特意为战友们带来这本书,请毕老师签名。我相信大家读完会更坚定,让这份力量一直延续。”

喀什市民李玲购买了两本《昆仑约定》,一本留给自己,另一本准备寄给戍边的爱人,“听了毕老师的分享,我真正明白边防战士是在用生命守护我们的日常。这份感动让我更理解他的坚守,今后我会和他一起,好好守护这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