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又称“曝书”,是中国传统习俗,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夏末秋初,人们将藏书、字画置于阳光下翻晒,避免书籍受潮或者被蛀虫损坏。自汉代以后,晒书逐渐演化成为传统习俗,绵延千古。今天,晒书又衍生出“分享”的含义,通过晒书节,将古人的晒书传统与当代的分享理念相结合,让古籍“活”在当下。
进入七八月,各地图书馆纷纷举办丰富多样的晒书节,以书为媒,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观众参观河南历代金石碑帖文献展 洛阳市图书馆供图
读者在江右晒书会体验拓印和雕版印刷项目 江西省图书馆供图
在江西籍诗人黄庭坚诞辰980周年之际,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风起江右 诗传千年”——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首届江右晒书会主会场启动仪式于8月19日在江西省图书馆举行。图书馆人通过晒国宝、晒技艺、晒保护、晒经典,倡导读书、爱书、护书、藏书的社会风尚。
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向江西省图书馆和11家设区市图书馆捐赠“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为图书馆开展古籍阅读推广提供权威读本。“江西诗派文献特展”在省图书馆同步开展,展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的诗歌作品,包括诗集、文集等。展览详细介绍了江西诗派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艺术风格等相关知识,吸引众多读者和诗迷朋友驻足观赏。雕版印刷、非遗面塑、书法体验、诗词飞花令等多个文化市集体验摊位,让读者在参与中了解以古籍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接下来,首届江右晒书会分会场活动还将在九江市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和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举办,让读者领略古籍中蕴含的江西风韵。
晒书不仅是对书籍的保护,更象征着人们对知识的敬重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8月17日,“2025家承文脉·七夕晒书雅集”在湖南娄底新化县温塘镇大坪村举行。晒书节融入主题摄影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梅山傩戏、新化山歌、梅山武术表演等文化活动,让民众在多彩文化中感受古籍的温度与阅读的魅力。
活动一开始,来宾一边聆听家训经典的回响,一边感受传统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古今辉映”篇章给参与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古琴声悠悠流淌,围棋奥妙无穷,梅山傩戏表演集歌、舞、仪、祭于一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现场,学者康华兰还分享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生活方式,以及香药防虫蠹、抄写誊录等古籍保护智慧。
7月31日,2025年福建省图书馆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在福州启幕。活动聚焦馆藏金石拓片等特色文献资源,结合福建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考古研学、非遗体验、文献展览等形式,打造一场可观赏、可聆听、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在“乌山寻宋——福州乌山宋代摩崖石刻考古研学之旅”活动中,读者在专家带领下,沿乌山步道探访散落于山岩间的宋代摩崖石刻,现场聆听专家讲述石刻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
在福州乌山西南门广场设立的图书馆服务推广集市上,设置了办证咨询、数字资源推介、金石传拓体验等服务功能区。现场既有老者细赏古籍影像,也有亲子家庭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拓印书法作品,寄托“乐而忘归,诸事万安”的美好祝愿,年轻读者则通过数字终端“云赏”八闽古籍文献,体验多样文化服务。
“金石遗韵 墨拓存真——福建省图书馆藏石刻、拓片典籍展”同期举行,集中展出馆藏珍贵拓片与金石古籍,包括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铭》、福建现存最早碑刻《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等文献。图书馆还推出《八闽摩崖石刻简明导览图册》手绘地图,标注全省九市一区典型摩崖石刻遗址,引导公众走出书房、亲近文化遗产。
后续,福建省图书馆还将推出“福州摩崖石刻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思考”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传统晒书内涵,推动从“晒书”到“晒文化”的升级,通过静态展示与动态参与,拓展图书馆服务边界。
7月30日,由国家图书馆和河南省图书馆主办的“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洛阳)暨河南省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在洛阳博物馆举行。
河南石刻文化底蕴深厚,洛阳作为河南石刻文献的聚集地,其碑刻艺术和传拓技艺历史悠久。此次晒书活动通过金石碑帖专题讲座、河南历代金石碑帖文献展、实地寻碑访碑活动和传统文化市集体验等多种形式,聚焦河南地方特色碑帖拓片等特藏文献,多角度展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原地区的文字面貌,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持续至8月30日的“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河南历代金石碑帖文献展”精选河南地区自先秦至明清的200余件金石拓片精品,涵盖甲骨、金文、墓志、碑刻、摩崖、法帖等类型,系统呈现了河南金石碑帖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