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主办的《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士新,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黄海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以视频形式致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及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七大召开80周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与作家出版社联合推出丁晓平近百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该书以中共七大为历史坐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各方面的伟大实践、成功探索和历史经验,气势磅礴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团结、凭什么胜利这一重大命题,为我们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供了重要文学读本。
吴义勤在致辞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国家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学的富矿与重要资源。铭记历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史故事,是新时代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总书记强调,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要求“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丁晓平历经12年创作完成的《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是讲好党的七大故事的优秀作品,是向时代、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文学答卷。
邬书林谈到,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实践和工作经验,充分观照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方面,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该书进一步了解党的七大的历史地位和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何向阳认为,该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重要作品,以宏观的视野、稳健的行文和翔实的资料对中共七大的前、中、后期进行全景式展现,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写出了“文学的报告”和“报告的文学”,兼具跨界性、文学性、哲学思辨性和学术严谨性,体现出作家敢啃硬骨头的写作勇气和心怀“国之大者”的理想信念。
徐贵祥谈到,丁晓平近年来在党史军史领域深耕细作,该书中的“靠什么”“凭什么”两个问题表现了作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和未来的深刻忧患,是文学对历史的叩问,体现了军旅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担当。
冯士新说,丁晓平查阅大量历史资料,选取典型故事,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共七大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新视角和新语言,更为文学、历史与学术的有机结合作出有益尝试。
黄海认为,该书充分展现了作家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以扎实的史料、透彻的思考、成熟的结构、精练的文字阐释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与精神,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读者在学习阅读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与会专家围绕该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大家认为,这部作品以历史长镜头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中共七大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会议的历史意义。作品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强”这两个核心问题,抓住了“团结”和“胜利”两个关键词,体现出作家挖掘历史、阅读历史的能力和回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能力。
丁晓平在发言中回顾了该书的创作过程。他说:“这本书是我党史、军史写作的‘枕头之作’,我非常欢喜,也非常珍惜。”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对党史学习教育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呼应伟大的新时代,让更多读者理解团结和胜利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