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第二届“龙江之夏”文学周系列活动暨第十六场“文学周末”在黑龙江文学馆举行。本次活动“以文学力量铭记抗战精神”为主题,特邀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郭力进行专题讲座,来自全省的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现场聆听,黑龙江省作协各团体会员通过中国知网平台同步在线收看。
讲座中,郭力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细腻的文本分析,对黑龙江抗战题材当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她首先从阿成的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谈起,认为作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塑造了兼具文人气质与军人冷峻的英雄形象,浓郁的地域文化底色赋予文本独特的龙江气质;王忠瑜长篇小说《赵尚志》则通过宏阔历史叙事与微观人物描摹的结合,再现了赵尚志将军的铮铮铁骨。
随后,郭力以迟子建《炖马靴》、王伟力《猎人狙击手》等作品为例,解析了黑龙江作家如何以“在地性”视角,将白山黑水化作自然叙事元素,把抗联精神深植于山川草木与百姓日常,形成独具龙江特色的抗战书写。郭力表示,无论是《悬崖》《悬崖之上》的谍战叙事,还是《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家国情怀,都体现出龙江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深度开掘与对信仰力量的热烈礼赞。黑龙江抗战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为全国抗战题材作品填补了一笔壮丽的色彩。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就“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等话题与郭力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