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在喀左举办 共绘民族文学新篇章

时间:2025-08-06 14:25:29 编辑:sjh
分享至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辽宁省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民族文学新生力量学习班)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成功举办。本次高研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汇聚全省50名民族文学创作骨干与新生力量,通过丰富的课程和培训活动,为辽宁民族文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锚定民族文学时代坐标

辽宁省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在喀左举办 共绘民族文学新篇章(图1)

7月28日,高研班开班仪式在喀左县举行。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宋泽华,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副主任张全,喀左县委副书记赵升龙以及辽宁省作协、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

周景雷在开班动员中强调,本次培训班学员都是各市层层推荐、优中选优的民族文学创作骨干和新生力量,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锚定民族文学创作的时代坐标;二是要深耕文化沃土,激活辽宁民族“三交”的文学富矿;三是要珍惜学习机遇,练就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过硬本领;四是要严守学习纪律,彰显辽宁作家的使命担当,以严谨学风展现辽宁作家的良好风貌。

赵升龙在欢迎辞中表示,喀左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红山文化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此次高研班落地喀左,既是对当地文化工作的肯定,更是推动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契机。喀左将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学创作高地。

梁鼐表态发言,希望学员们能在学习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切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在辽宁民族文学创作上勇攀高峰。本次培训班共计50名学员,其中喀左学员占五成之二。喀左作为蒙古族自治县,拥有众多热爱文学的文友群体。此次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得益于三家主办单位的鼎力支持,使优质文化资源得以深入基层。

多元化授课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高研班邀请了期刊主编、民族高校专家等6位老师授课,课程涵盖理论阐释、创作实践、历史文化解读等多个维度: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宋泽华以“对东北振兴的认识”为题对民族作家高研班学员进行专场辅导;辽宁省作协主席周景雷以“在‘两创’实践中提高文化原创力”为题,就辽宁的文学资源、文学的“三观”、如何建构文学创作的话语体系等进行了培训;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原主编施战军以“人与物 情与力 境与势——新时代文学若干议题”开篇讲座;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少数民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以“民族文学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安静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民族文学的价值引领及共同体认同”,强化学员对创作主线的把握;大连民族大学李晓峰从“骏马奖”切入,探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意识形态与资源挖掘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大先则聚焦“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学的未来”,为学员拓展创作视野;《民族文学》编辑部主任安殿荣以“真实性书写提升主题性创作”,为学员创作进行具体指导。

除专题讲座外,高研班还设置了改稿交流会、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环节。改稿会上,《满族文学》主编王雪茜、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对学员作品逐一点评,助力提升创作质量。在东山嘴遗址的现场教学中,学员触摸红山文化的悠远脉动,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底蕴。

辽宁省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在喀左举办 共绘民族文学新篇章(图2)

凝聚创作共识展望未来

在本次高研班结业仪式上,辽宁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文军总结指出,五天的学习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学员们在专家引领下深化了对民族文学使命的理解,在交流互动中展现了辽宁民族文学创作者的蓬勃风貌。他寄语学员“心怀‘国之大者’、深耕文化沃土、扎根生活大地”,将培训收获转化为创作动力,用笔墨记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篇章。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刘浩涌、李加冕、王凯、崔瑛瑶分别发言,分享了对民族文化的感悟与创作决心。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坚守文学理想,深入生活现场,创作出更多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学力量。

此次高研班的举办,不仅为辽宁民族文学创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为新时代辽宁民族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