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许倬云辞世 享年95岁

时间:2025-08-06 14:23:33 编辑:sjh
分享至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8月4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著有多部历史人文论著的他曾在书中寄语读者:“不论风吹雨打,自己安顿心神。”

学界出版界表示怀念。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读过许倬云中英文著作不下十种,感叹“以其身心与学术,走过九十五载,堪称奇迹”。学者宋明炜追忆道:“24年前曾有幸上过许先生讲《诗经》的课,那时有任务接送许先生来哥伦比亚大学,路上常有闲谈,一天中午他一口气讲了两小时,是宇宙大爆炸级的知识传授,句句都很有力气……愿许先生在一个更好的世界!”翻译家薛庆国评价,许先生著作兼具中国传统文人家国情怀和当代学者世界眼光,表达现代性的同时又别具古风。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后在台湾大学、芝加哥大学求学进修,1970年赴美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海内外累计行销百万册。新版《许倬云学术著作集》从政治思想、文化转型、经济结构多个角度,见证周、秦、汉“天下秩序”的形塑过程,让读者读懂“何以华夏”“何以中国”。

许倬云形容自己是“在磨盘上长大的孩子”,先天残疾导致行动上的不便,让他多了观察世间人与事的细致和敏感。在许倬云的愿景里,每个人的抱负,应当是“修己以安人”——“安人”的过程,从近到远,逐步扩大,最后达到“安百姓”——也就是安顿所有的人类。

早年坎坷磨难让他很早便有“为常民写作”之愿。晚年著作里,许倬云尽力超越一时一地一族的自我中心视角和话语,不断梳理回望冲突、分流与交融的历史。“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他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整理”,而是冀望于“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关怀,更大部分是对全人类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