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0日至23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和中共本溪市委共同主办、本溪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寻找抗联路上的诗篇”辽宁诗歌周在本溪市举行。国内文学名家叶延滨、杨克、臧棣、宗仁发、刘立云、郭晓晔、曹宇翔、林雪等及省内20余位诗人重走抗联路,共赴诗歌之约。
活动期间,辽宁省内外诗人参加了抗联诗会,以“抗联精神在当代诗歌中的传承”为题进行了名家访谈,以“从历史到当下:新时代抗联精神传播的使命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参观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五女山博物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旧址等。
抗联诗会: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诗盛宴
7月20日晚,“溪山浩气诗咏忠魂”辽宁诗歌周开篇主题活动抗联诗会在本溪市举行。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靳国卫,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本溪市委书记王永威,以及国内、辽宁省市诗人代表百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诗会。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本溪市领导初晓光、曹春光、邴忠友、张维利等参加了诗会活动。
作为“寻找抗联路上的诗篇”辽宁诗歌周暨文学名家本溪行活动的重要开篇,此次诗会为人们奉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艺术盛宴。本场诗会在深情舒缓的童声合唱《那些人儿》中拉开序幕。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依恋;诗朗诵《致无名的战士》致敬捍卫和平与尊严的无名英雄;诗朗诵《纪念碑》,提醒着每一个国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一把穿越尘埃的马刀》以杨靖宇将军在辽东抗日时使用过的那把“靖宇马刀”为线索,讴歌了他的英雄事迹,《等你的婚被》《尘封的药壶》让抗联纪念馆的文物有血有肉“活”了过来。
诗会不仅诵读经典,更注重艺术形式创新。《给宁儿的一封信》以情景朗诵的形式,演绎了赵一曼在赴刑的火车上用尽最后的力气,留下对幼子的叮咛,讲述战火中的柔情与不屈;诗朗诵《东北抗联赋》、评书《抗联宿营》、情景诗朗诵《露营之歌》以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弘扬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本次活动间隙,还进行了“诗歌接龙”互动,并由书法家题写诗句。
访谈交流:共话新时代诗歌传承和发展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后,国内诗歌名家以“抗联精神在当代诗歌中的传承”为主题进行对话,此环节由辽宁省作协副主席林雪主持。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叶延滨就当代诗歌中,如何平衡个人生命体验与民族集体记忆的书写;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就诗歌如何激活历史记忆,使其成为时代精神的隐喻;《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就如何推动“历史与现实的审美对接”,对抗联史料、对日常生活进行诗性提纯,进而将抗联精神升华为当代史诗;《解放军文艺》原主编刘立云就东北抗联的惨烈史实如何激发创作爆发力;空军政治部原文艺创作室一级作家郭晓晔就诗歌如何平衡纪实文学的精确性与英雄叙事的崇高性;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就如何在“重走抗联路”中捕捉微观史诗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之后,30余名省内外诗人重走了抗联路,参观了密营遗址,实地感受东北抗联精神的崇高和伟大,作家们纷纷表示,一定会以诗歌的形式将东北抗联精神阐释好传承好弘扬好。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作家们先后参观了五女山博物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旧址,然后以“从历史到当下:新时代抗联精神传播的使命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交流活动,座谈会由《深圳诗人》执行主编李犁主持。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臧棣说,辽宁凤城是我的祖籍地,回到辽宁后,身体里的记忆立即被唤醒,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记忆,也是国家记忆。一路走来,许多细节在脑海闪现,这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记忆。从诗歌书写和文学创作来说,对民族抗争性和舍身取义的形象塑造不够,我们应该多讲人的故事、生命的故事。这次走在“抗联路上”,我感觉身体里面对生命的感受被重新唤醒了。辽宁作家李轻松、东来、宁明、苏兰朵、秦朝晖、吉尚泉、杜玉祥、齐凤艳、微雨含烟等十余位诗人相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