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奇才《雪域驮铃》:深情谱写洮州的地域传奇与精神壮歌

时间:2024-07-08 14:02:19 编辑:fmz
分享至

敏奇才《雪域驮铃》:深情谱写洮州的地域传奇与精神壮歌(图1)

《雪域驮铃》,敏奇才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4月

《雪域驮铃》是近年来临潭本土作家创作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作协持续多年的文学帮扶下,“文学之乡”临潭的创作队伍不断成长,他们用手中之笔表达对故土的热爱和文学的追求。敏奇才的新作《雪域驮铃》以他的家乡临潭县内具有标志意义的地方史实和广泛传颂的民间故事为素材,进行了文学再创作,是作者为家乡深情谱写的一部地域传奇和一曲精神壮歌。

临潭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沿,因自然资源匮乏,历史上曾有“牛帮”队伍行走雪域高原的传统,临潭的“旧城”也一度成为“茶马互市”旱码头,吃苦耐劳、团结勇敢的“洮商精神”至今激励着后人。1936年8月,红军长征队伍到达洮州后,进行了40多天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建立甘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打响艰苦卓绝的“旧城保卫战”,召开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洮州会议”。期间,红军队伍模范执行民族政策,与当地群众友好互助。洮州儿女筑粮台支援红军,并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这些根植于临潭的红色革命遗产,至今鼓舞着洮州儿女不断奋进。这些洮州的历史传奇故事在当地虽广为流传,但以文学化的方式集中呈现还是首次。

该书以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洮州的真实事件为背景,选取了洮州中心城镇瓦寨古镇、城郊乡村敏家咀、川北啊哇草原等不同场景,塑造了牛帮“大郭哇”敏雅南,草原官寨“老爷”阿拉加布,老一辈洮商敏镇寰、丁掌柜,德高望重的老教员杨先生,年轻一代的雪林、雪云、拉姆等人物。书中以洮州“牛帮”和草原官寨各族人民世代商贸友好、年轻人明辨是非主动给红军北上带路、洮商面对民族大义慷慨激昂筹集钱粮、成为洮商会长的敏雅南组建抗日救国自卫队奔赴前线等故事为线索,铺陈文本结构,弥合资料空白,创作出了一个完整通畅的叙事文本。

《雪域驮铃》是作者“洮商三部曲”创作计划的第一部,该作以洮商为写作对象,为我们还原了雪域高原上隐秘商帮的基本形态。如队伍基本结构叫“锅子”,领头的叫“郭哇”,交易的货物主要是从藏区驮回的藏红花、贝母、麝香等,同时为藏区带去中原地区的茶叶、布匹、瓷器、碗盏等。因地理位置优越,经营诚实守信,洮州的瓦寨古镇还形成了一个商号林立的物资交易中心,使得临潭的洮商群体在青藏高原上一度闻名。

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1936年秋红军过洮州的故事,与同题材作品相比,《雪域驮铃》没有停留于单纯地叙述历史与描写战争,而是从洮商及普通群众视角切入,展现他们勇担道义,支援红军,甚至舍生取义奔赴抗日前线的壮举。小说后半段的“红军哈雅”“战瓦寨”“红军骨殖”等章节,重点刻画了在红军长征精神鼓舞下,救国救民、不怕牺牲的洮州人物群像。“羊倌”一节,重点描写了普通群众——黑脸羊倌默默奔赴前线的事迹。他其实代表了千千万万不畏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战场的无名英雄,所以该作也是对那个时代所有人民英雄的讴歌。

作为多年来坚持围绕洮州乡土写作的作家,敏奇才的《雪域驮铃》在讲述洮商支援红军的主体故事时,依然没有脱离洮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故事发生的土壤。作品呈现了一条值得关注的叙事线索:受江淮文化移民影响,洮商成为有文化、有道义的儒商。这其实揭示了临潭的一个重要文化背景,即在江淮移民文化影响下,洮州各族人民不断融合进步。由此也可看到,作品还想传递文化对一个地区和人们的影响与滋润,即无论是为抗争贫穷远走雪域高原,还是面对民族危难挺身而出,洮州儿女表现的可贵精神是基于骨子里的本能,它同样会延续到今天的时代发展中,这恰恰是这部作品最大的现实意义。

在运用和呈现地域文化方面,作者有意纳入有关洮州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江淮移民、洮州花儿、万人拔河等,并使用了泼烦、不亮晶、弹挣、谝闲传等大量方言俗语。纵观敏奇才此前的作品,这些地域文化元素一直是他建构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他此前的作品都是基于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独特感受的个人书写,那么小说《雪域驮铃》则是他关于洮州地域和人民的共同记忆。这是敏奇才多年文学创作积累的必然选择,他需要更大的空间与容量,去讲述他深爱的家乡。这也是他作为作家的使命担当,把最能代表家乡整体记忆和精神光辉的故事讲述出来。

除了叙事外,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精神高度的探究。《雪域驮铃》精心设计了从前线寄回日本鬼子军衣上的红领章、不顾路途遥远坚持送伤员回家乡、洮商善待红军骨殖等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形成了精神力量。其中“儒之殇”一节中,老教员杨先生的“抗日宣言书”诠释出民族危难面前人民大众的不怕牺牲的勇气和决心,“刚硬如铁、疾恶如仇”的一代名儒辞世,呐喊出了各民族儿女最光辉的精神壮歌,也揭示了革命胜利的根本所在。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雪域驮铃》也是作者为洮州大地贡献的一部“洮州秘史”。因曾在临潭挂职帮扶,笔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读到《雪域驮铃》初稿的读者,书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养育自己的家乡和人民。”驼铃声声不断,光辉岁月如歌。敏奇才用文学的方式回望洮州的光辉历史,为洮州儿女立传,也使洮州大地的传奇与光辉永久蓄藏在了今天新一代临潭儿女的记忆里。

[作者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纪委办(监察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