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生命成本很高,不值得写的不写

时间:2024-07-05 15:24:12 编辑:fmz
分享至

著名出版人、作家龚曙光的散文新作《样范》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以生动的故事和朴素的笔法回忆与十多位文坛名家交往的点点滴滴。“希望以自己这份独特经历和个人理解,将《样范》奉献给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的读者。”龚曙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龚曙光:生命成本很高,不值得写的不写(图1)

《样范》书封

龚曙光:生命成本很高,不值得写的不写(图2)

龚曙光

写出一群文学艺术家的样范

《样范》是龚曙光继《日子疯长》《满世界》后的第三部散文作品,通过一群生命个体鲜活、独特的样貌,致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湖湘样范乃至时代风尚。

书中,无论是“寻根文学”的倡导者、《马桥词典》的作者韩少功,纵横文学与美术两界的怪杰黄永玉,“晚清三部曲”《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的作者唐浩明,《乌龙山剿匪记》的编剧、小说《戴花》的作者水运宪;还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获得国际大奖的绘本画家蔡皋;以及出版家锺叔河,学者宋遂良,编剧、作家盛和煜等;他们置身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潮流中,都曾是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引领者。而作者所做的努力恰恰是用自己的微叙事还时代于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作者或因性情相似而引为一生知己,或因作品而常有酬和,或因学业而师友情深。因而在作者笔下,有叱咤风云也有一地鸡毛,有高雅淡泊也有偶尔的入世计较,有从容镇定也有一筹莫展,这些都是生动的风范侧写。如同龚曙光在序言中所说:“一个人生命的可敬与可爱,只有样范,才能蕴藉而生动地表达。”

龚曙光表示:“如果《日子疯长》是对我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回溯,那么《满世界》就是我对人类文明历程的一种回溯;而《样范》则是我对文学生活的一种回溯和致敬——我所写的是我身边这些可以称为朋友的艺术大家、文学大家,写的都是我跟他们的交往。他们也有信念上的纠结、情感上的徘徊等等,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个在大时代中经历艰苦、经历风雨、经历摇摆,最后立定的一个人。”

“到了湘方言里,样范是个货真价实的常用词,不仅家喻户晓,而且随处可闻。其词义,也从指称外在形象,延展引申到了内在气质,含蕴了气度、风范等意思。”龚曙光在新书序言里如此写道。

历时5年写得快改得慢

龚曙光说,书中所写的人物,一定是他认为的行业内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一定是他的朋友,大家甚至有过长达几十年的交往;而且还一定要喜欢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和学术成果,在中国当代要具有重要价值,毕竟我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的生命成本很高,不值得写的,我肯定不写。”

在龚曙光的笔下,文字出生速度快,但是每篇文章都会经历至少30遍的修改,或是一个标点,或是一个副词,这就像是他敬畏文字一种特别的仪式。

多年来与文字的交往,让龚曙光拥有一个至高的追求:千锤百炼之后,让自己的文字“不好动”。而这也源于他独特的阅读方式,原来,龚曙光无数次尝试着修改鲁迅、汪曾祺、锺叔河等大家的文字,但他发现,他们的文字往往一个字都动不了,“尝试着改大家文章,比完全背下来收获还要大。”龚曙光说,钱锺书给锺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写的序言并不长,但钱先生先后寄了三稿。锺叔河给他写《满世界》序,300字的文章改了四稿。“我敬仰的写文章的大家都是这样的,写得快,改得慢。”

这些花了5年写就的文字赢得了喝彩。日前在京举行的“风尚与风度——龚曙光散文新作《样范》首发式”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作者将当代人写出了《史记·刺客列传》一样的古意,写出了很多只能在《左传》《史记》当中看到的人物风范。而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所在恰恰就在这里,在于这极富个性又极富侠义情怀的中国样范,也在于热血实干、建立事功的湖湘样范。这种识人论事的精准与深刻独到,离不开作者磨自己的透镜,让自己变成更完善、更深刻的人。

作为书中被书写的人物之一,作家韩少功也来到了现场,“这本书中所记录的群像,其实凝固或者积累了龚曙光多年来所有的思考、观察,还有在他脑海里跟所有人无声的交流。”他认为,这种对人物的捕捉、发现、表现能力,是对一个作家、学者的综合性考验,需要在长期的摸爬滚打过程中才能慢慢拥有。

一个人要保护好自己的“灵性”

作为《潇湘晨报》创办人、中南传媒股份公司首任董事长,龚曙光是时代潮流的在场者、弄潮儿,也是文坛的观察者。他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但他工作之余还在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管理学、文学论著多种。《样范》是他的第三部散文集,也是他返回文学现场的优秀作品。

《样范》也是龚曙光退休后“自主择业”的产物,他说:“自己的人生好不容易有了自主择业的契机和权利,选来选去,还是回到老本行,搞文学。”对于自己重返文学现场,龚曙光就像是一个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激情,“我刚刚出发,我全身心投入搞文学才5年,我现在的状态就是那些成名作家20多岁的状态。”对此他甚至盘点道,自己的生活资源是丰厚的,才情是饱满的,而且体能也很好,一晚上写个5000字没问题。

身为老年写作者的独特优势,龚曙光对此有特别美妙的比喻,他形容说,“我这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悲欢离合走过来,我经历的生活本身就已经发过一次酵了。如今再用审美再次‘发酵’,文学作品就会更醇厚、更成熟。”

龚曙光说,《唐诗三百首》是他的文学启蒙,从小采菱、钓鱼等更让他对天地万物有了细微的观察和感受。风风雨雨一路走过,在龚曙光的人生法则中,他始终相信,“做官也好,从商也好,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灵性,不能拿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做交易。”或许正是拥有这份从未丢失的“灵性”,也让龚曙光重返文学现场有了底气,有了力量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