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外卖》作品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时间:2024-07-02 11:37:55 编辑:fmz
分享至

近日,由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市钱塘区作家协会、浙江理工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部反映外卖小哥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外卖》作品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下沙院区举行。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外卖》作品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图1)

该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块结构、纪录片式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外卖小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凭自强自立与“四千精神”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生活状况,为社会提供便利服务,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部分外卖小哥与浙江同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中国外卖》为徐迟报告文学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得主,浙江省报告文学创委会委员杨丽萍所创作。该书甫一发行,《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半月谈》,新华网、人民网等重要媒体和网站纷纷报道。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日,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以“杨丽萍《中国外卖》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外卖小哥”为题,以专题报道致敬每一位“城市奔跑者”。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朱晓军认为,杨丽萍为创作《中国外卖》守在取餐处,跟着送外卖,深入到外卖小哥的住所,先后采访近百人,写出了这些小人物的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甜酸苦辣与喜怒哀乐,真实真情地写出了他们的拼搏与奋斗的人生历程,也是脱贫、小康和振兴的过程。也可以说,这是从小人物身上看得到,摸得着的“国家叙事”。

“有人说报告文学的作者是玉石匠人,用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杭州市钱塘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沈小玲表示,《中国外卖》重点写了杭州、上海、武汉、昆山、深圳、河南、嘉兴、邯郸等城市的30多位外卖小哥。每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都刻画得极其到位,人物语言个性化,以短句为主。

“从文学史来看,该书属于打工文学,与梁鸿的《出粱庄》一样都是对城市务工者的书写,但又有不同,它聚焦于加速度时代,互联网中国所特有的群体现象。”在浙江理工大学原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陈改玲看来,如此庞大的外卖小哥群体为中国所特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物。这部作品具有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作品从生存一心理一精神三个维度来书写和审视其人生。外卖小哥在都市谋生谋爱,获得自尊与精神成长,他们与城市中所有从业人员一样,恋爱结婚,想要有个家,他们为快节奏的都市人提供服务,从满足别人的需要中发现自我,获得意义。

浙江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郭剑敏认为,《中国外卖》关注和记录当下中国,是一部非常真诚的作品。对观察当下中国大众生存状况而言极具典型性,作为第一部深入表现外卖小哥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塘图书馆馆长钱金利表示,《中国外卖》是非虚构写作。很多时候,现实比虚构更具有想象力,更有力量。书中很多不动声色的描述,犹如平静的海面下有着万顷波涛。作品呈现了一条“骨头里的江河”。把痛苦、艰辛、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熬成江河。作者选择了写作温暖的一面,让我们更加懂得、更加珍惜、更加感恩外卖小哥。

“我们成为被关注的群体。我的诗集销了10多万册,我家的经济得到很大改善。《中国外卖》出版后,带动我的书出版,极大地改变我的经济状态。这本书是我写作生涯中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我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两年多的艰辛不堪回首,我觉得是值得的。”《中国外卖》作者杨丽萍说,我做过20多年的特稿记者,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有对时代、社会,以及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也有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快递和外卖小哥有所了解,有感情,平时对他们很关注。外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世界性的奇迹,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不可不讲中国快递和中国外卖。

据悉,《中国外卖》的英文、日文、俄文及阿拉伯文四种言语文字的版权已转让,预计今年陆续出版发行,将为中国故事、浙江故事 “走出去”,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