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端午节,苏州戏曲传承中心的剧场的舞台侧幕,一束追光打在一位马头琴演奏员的身上,只见他身穿藏蓝色蒙古袍,闭眼忘我地拉着马头琴,时时儿深沉时儿激昂,舞台的大屏上展示着蓝天、白云下,一片广袤的绿色原野,当中醒目地点缀着五个大字“国家的孩子”,舞台中央一字排开了五张椅子,如果不是细看节目单,你可能很难把眼前这一幕和评话演出结合起来,事实上这是上海评弹团推出的中篇评话《国家的孩子》。
这是由吴新伯继《野狼谷传奇》、《战马赤兔》和《唐三彩》后,推出的第四部个人评话作品。他在2019年读到了蒙古族作家萨仁托娅写的报告文字《国家的孩子》,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3000个南国的孤儿远上内蒙古草原,由蒙古族的阿爸、额吉辛劳无私地抚养的纪实故事,这些孤儿都被统称为“国家的孩子”,他被这段传奇的历史背后,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爱和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和担当,深深打动,经与作者联系后,买下评弹改编的版权。经过5年的创作、编排,他终于带着他的“孩子”来到第九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向评弹观众来展演了。
这次的演出,除了他本人担任主演,还联手了团里优秀的青年演员朱琳、陈超、徐伟东、王雨虹和张圆圆联袂登台,他们搬走了书桌,而是根据剧情内容,演员自由上、下场,坐在一排椅子上演绎这一段感 人至深的往事、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
孤儿不孤 大爱无疆
通过《风暴》、《彩虹》、《惊雷》和《暖阳》四回书的演绎,书中乌泥奶奶、保育员小姐姐苏伊娜、 牧民夫妻梅日和巴拉、郑强书记,还有三个领养的上海小囡巴特尔(王小毛)、朝鲁、小不点……个性鲜明,人物鲜活,观众一下子被情节所吸引,为草原人民的博大胸怀和大爱无疆深深打动,在草原的这些牧民的心里,没有“孤”,只有“亲”!
马头琴声入人心
为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加入了马头琴的演奏,虽然舞台调度增加了难度,但是在马头琴悠扬的琴声中,舒缓与激烈并存,悠扬和粗犷同在,此时此刻情感的表达、气氛的渲染,远比一档弹词演唱更加传神、更加“煞克”,这也是吴新伯在改编前就产生的灵感创意。
动物拟人作品增色
吴新伯评话作品中,有个特点:动物拟人,在这他以往的作品《野狼谷传奇》、《战马赤兔》就有所体现,这次书中也有动物“戏份”:,两个孩子偷骑战马红云,想要逃出保育院,没想到,在暴风雪中碰上野狼全家外出觅食,红云为保护两个孩子,与野狼展开殊死搏斗,台上的三位评话演员,充分运用肢体表演和评话”八技“,把这段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表现得画面感十足,令人叫绝
启用新人 注入新鲜活力
从新题材到新样式,上海评弹团一直在着意创新,我特别了解到,这次作品从报告文字到评弹剧本的改编,在吴新伯主导剧本创意的基础上,团里还大胆启用了青年演员:陈超、言安、王雨虹、徐伟东、边敬,团里在给青年演员提供演出机会的同时,也在积极扶持他们创作能力,这不仅提高了他们演出的热情,也对事业心的提升有了自主追求的动力。
《国家的孩子》剧组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将对剧本进行优化提升,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带着2.0版本再和大家见面,相信会带给“老耳朵”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