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权的长篇小说《茶道》洋溢着馥郁茶香,塑造了一群特色鲜明的茶人形象,勾勒了一幅隽美灵秀的信阳画卷,再现了当代茶乡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
《茶道》跨越了6000多年的历史空间,叙述了茶叶在信阳区域的引种、复兴和发展,以及信阳毛尖特色和品牌的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热土上,成长出许多发自内心热爱毛尖、以复兴毛尖为使命的茶人。作品通过几代信阳人在不同时代的奋斗,刻画出这一地域的人文精神、集体性格和时代面貌。其中,在茶山长大的孤儿白灵灵,历尽磨难,百折不挠,自强自爱,不仅成长为全国大赛榜首的“茶仙子”,更是胸怀复兴信阳毛尖、推广茶文化的梦想,带领乡亲们奋发向上,走向富裕。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具体的时代,但如何把现实生活的万千气象转化为文学作品里的典型时代环境,还得借助于艺术化的表达手段。《茶道》对信阳自然环境、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解读别出心裁,颇有新意。沿着这个方法论和地域观,小说情节迤逦前行,通过一个个个性复杂、栩栩如生的人物,具体展现了信阳文化风物的千般色彩和万种风情。
文物是《茶道》最重要的叙述脉络。竹喧和自家绝世珍宝黄白玉观音之间的悲欢离合是一条主线。围绕主线,小说先后写到多种文物,展现了信阳丰厚的物质文化资源。在叙事结构上,小说采用了“我”(文物修复专家竹喧)、“你”(慧明,贤山书院女教师,即柳小蝶)和“他”的三重叙事视角,构建起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叙事迷宫。在人物对应关系上,小说中每个女性人物,都对应着一个能彰显人物个性的“宝贝”。比如,竹蕙对应“骨笛”,白灵灵对应“十二先生”,慧明对应不见天日的“周典”……这些象征既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又映衬了人物的性格。
世界没有两枚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书写这其中的不同,就是文学作品的任务。《茶道》里的人物,在俗世里摸爬滚打、起伏沉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作家用一个个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作品构筑起丰富多彩的文学人物世界。
作品以茶写人,所谓茶道,亦即人道。
(作者系作家、文艺评论家、出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