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山水:被低估的中国画至高境界

时间:2025-11-07 18:49:17 编辑:Wendy 来源:画廊
分享至


      图片


大写意山水:被低估的中国画至高境界

文/谢佩新

      【编者按】当我们在谈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本文作者谢佩新先生,正是以其在金石大写意山水领域的卓越成就,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当代的巅峰答案。他的笔墨,既是与传统的深刻对话,也是对心性的率直表达。要理解大写意山水的现在与未来,这篇源自顶尖实践者的亲身体悟,不可不读。
图片

  中国传统山水画自隋唐独立成科,及至两宋、元代格法完备、蔚为大观。之后笔墨演绎,代不乏人。近现代碑学兴起,受海派大写意花鸟画启发,诸多先贤探索山水画大写意发展之路,成就斐然。

图片

纵观山水画发展史,经历了图形配景、刻画塑形、写意升华的过程

一、魏晋画风
        魏晋南北朝艺术延续两汉质朴开张的特点,禅学及老庄的玄学思想,崇尚自由超脱、无为不争的精神追求,竹林七贤就生活在其时。从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看,审美多样,思想包容,画法自由。整个敦煌壁画从艺术层面看,魏晋部分是最煊赫的。

图片

二、格法大成

    山水最初作为人物画配景,秦汉魏晋已大量出现,隋唐时独立科,至五代两宋完成了刻画塑形的过程,画史称之为格法该备百代标程。画风上总体以董源与巨然、李成与郭熙、范宽与李唐为代表。之后董源、巨然与李成、郭熙又合为一股,产生了元四家及至明清而下;范宽、李唐下接南宋四家及明浙派。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作品,皴法完备,整体上是围绕刻画物态展开的,笔触层层累积,有史诗般美感。这里提及一下明董其昌撰写的《画禅室随笔》,里面以禅喻画,以画法将画分成南宗与北宗,这样极具概念性的分法笼统而又偏颇,鉴于此,董氏晚年还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画史上许多所谓南宗的作品也有不少刻板僵化之作。大写意人物画鼻祖梁楷、牧溪融合了北宗的用笔特点,笔墨酣畅淋漓,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片


一幅画的优劣,主要看作品丰富的抒情达意性以及笔墨表达的节律美感。

三、以书入画

  北宋后期始,郭熙、赵佶、苏东坡、米芾、梁楷、牧溪等个体意识觉醒,精神上回归风流自赏、超然绝俗的魏晋遗风,米颠拜石梁疯子挂金带而去等的传说彰显了他们洒脱率真的性格。元初赵孟頫倡导的回归古法、以书入画,确立了我国骨法语言的笔墨体系,为元季逸格文人画的出现,起到了思想上的启蒙。绘画开始摆脱文学与功用的从属地位,由虚拟三维再现进入了二维表现形态,创作格局由描摹外象向抒发内心真实心境转变,笔墨开始了独立表现之路。

图片

四、心性表达
  书画进入明代中后期,审美上同时受到了王阳明个体生命体验的心学影响,心镜与心相都可诉诸笔端,笔性奔放张扬,出现了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大写意画风,给后世影响极大,山水的大写意笔意开始增强

图片

五、海派与大写意绘画
  近现代海派金石大写意花鸟画的成就对大写意山水画的兴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这里提及的海派不是后来笔墨加写生的地方画派,也不是目前上海市从事书画的人所自称的"海派"含义。是以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大写意画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绘画发展高度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朱屺瞻、王个簃、陈大羽、李可染、陈子庄、傅抱石、石鲁、尤无曲、刘知白陶博吾在继承海派大写意花鸟画成就同时,在山水画领域进行大写意笔墨的探求,成就卓著。这应该是中国美术史在上世纪所取得的最主要成就
图片

六、大写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中西绘画发展到现当代,观念庞杂,种类繁多,单中国画就有中西合璧、实验水墨等诸多衍生形式,解读的方式不一而足。拙篇是围绕传统中国画审美而论。

图片

1、骨法用笔
      “骨法骨感同义,也就是由内而外体现出的笔触美。书画同源,绘画用笔来自书法,书法的骨感线质是中国画的审美基础。中国书画点线具有形而上特质,自自然与生活的情感体验都可在笔线中表达出来。


图片

2、碑帖融合,意笔锤炼。
  金石学带来了审美拓展,笔法追刀法,在一笔之中表现出用笔的丰富性,达到笔线之外的意韵效果,这需要用几十年日积月累的临池锤炼才可获得。

图片

3、舒怀抱,简约的笔墨挥写

      从传承有序的山水画作品来看,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围绕物形进行刻画,笔墨的独立表现性不强;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地方画派遵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拿着毛笔对景写生,同样受限于物象笔墨处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大写意山水画创作,首先需要作者舒展怀抱、放松心情,摒弃各种挂碍,然后才能做到放笔直取、相生相发、不主故常,用简约的笔线反映出艺术的本质美(疏密、长短、干湿、浓淡、轻重等)。物形在这里只是笔墨书写的一个抓手,如同京剧,物形只是一种征象,关键在唱、念、做、打间的韵味

我认为这是中国大写意绘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发展到现阶段应有的语言走向。

图片

4、综合修养
  刘熙载《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作者的人格修为及学识水平会毫无遁形地反映到作品中。因此,画家需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和体验,除传统的诗书画印、古典文学必修外,当代中西方优秀的文化成就也要关注,有些看似与书画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最后都会潜移默化涵养气质,蕴泽毫端。

图片

  鉴于上述四点要求,各方元素没铺垫准备好,大写意山水画不可过早涉及,否则提笔拖不出想要的笔线可见笔墨表现之难。大写意山水画笔墨语言精纯,是最接近艺术真实的一种画法,对于画画人来说具有大的挑战性。笔者追随陈大羽、陈显铭父子研习大写意绘画,涉及大写意山水画数年有余,自感笔墨挥洒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也深感大写意山水超难的表现力。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升腾延续的,固化不变就不会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学习传统追求变化是作为画家的任务目标,我将日复一日探索下去以期有所收获

(作者谢佩新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图片